今天是

浅谈全托管型农村沼气服务模式

信息来源:鄂州市农业农村局 日期:2010-08-11
全托管型农村沼气服务模式是一种符合大多数农户意愿、适应时代潮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模式。服务网点在合理收取农户一定费用的基础上,提供建池施工、产品安装、进料出料、故障排除、更换配件等服务。坚持服务全过程、全方位、一条龙,使农户享受“傻瓜式”、“保姆式”服务,迎合了生活水平提高以后部分农民图省事、图方便、追求高生活质量,花钱享受服务的需求。适合在没有管理能力或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中推广,只要群众认识到位,收费合理,都可以开展这种服务。适应了目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幼的实际情况,较好地解决了农户没有技术不会管、嫌麻烦不愿管、没有劳力无人管和花钱买服务难的问题,使农户使用沼气省心省力,舒心满意。同时该服务模式以合同形式确立了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双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尤其是对服务工的服务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约束,属紧密管理型,产生纠纷后极易界定责任。但在开展全托管服务的同时,半托管型服务模式也可作为补充,为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农户提供单项服务或部分服务。河北、湖北等一些省份开展了这种模式的服务,收到了良好效果。下面剖析一下河北省临漳县全托管式服务模式的案例。
  
        一、基本情况
   临漳县香菜营乡回漳村沼气服务站成立于2004年10月份,由站长及2名服务工共3人组成,是全县成立较早、服务较好,设备比较齐全的村级服务站之一。该站既是村级站,又承担着区域站的功能,既负责为辖区内 320个沼气户提供服务,又负责对十里后村、务本村两个村级站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近几年来,回漳村沼气服务站,按照“市场化运行,物业化管理、有偿化服务”的原则,从创新发展模式,健全服务机制,加强硬件建设,强化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全托管型沼气服务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全托管理,抓好建管衔接。一是从建池开始全托管服务。建池户只需交纳1000元施工费用,提供七项服务:庭院设计、建池施工、管线安装、投入使用服务;建筑材料;沼气灶具、管线等配套产品;启动发酵原料;厕所的改造和地面硬化;厨房的净化器和灶具安装;一年保维。二是建后全托管服务。超出保修期后的建池农户每月负担30元,提供8个月“一日三餐”用气和免费进出料、故障排除、更换零配件等全程服务。农户遇到问题,只需拨打热线电话,服务人员立即上门服务。排除故障期间,为不影响农户正常用能,免费提供替代能源。这样既保证了农户花钱后能得到满意的服务,同时又对服务人员形成了一种压力,督促服务工提高服务质量和速度,否则,时间越长,提供替代能源的费用就越高,服务收入就越低。
  (二)加强硬件建设,完善服务手段。在服务站建设上,回漳村级服务站按照“六有”标准,新建了3间服务站用房,购置了服务柜台和货架等;有进出料运输车、抽渣泵,发酵原料储存池;有建池模具、振动棒、气泵、电钻,冲击钻、五齿锯等各种安装和维修工具;有电脑、DVD等宣传办公设备和有关沼气池建造、管理、维修、“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光盘和技术书藉等资料;有服务热线电话,并配备了手机等通讯工具,为开展全托管型服务创造了必要条件。
  (三)抓好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为了提高队伍素质,由持证服务工牵头组建了15人的施工队。积极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县里举行的沼气技术练兵活动,按模具化、标准化施工方式进行建池演练,白天实际操作,晚上理论学习,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参加县里举办的农村“双带”人员培训班,把服务工培养成了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把从业人员准入关,使服务队伍真正成为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精通、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群众基础好的专业化服务队伍。
  (四)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为切实做到沼气用户“有求必应、有叫必到、问题必解、故障必除”,该服务站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一是公开公示制。向所服务的沼气用户公布服务内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并印制成册,发给农户。二是合同责任制。与沼气农户签订了建池和服务合同,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靠合同保障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档案管理制。为每个服务对象建立了用户档案,详细记录使用情况、维修情况、进出料时间等服务内容。做到了日常服务心中有数,不用叫自己到。四是限时办结制。服务站在接到农户求助电话后,一般故障必须在8小时内处理完;较大故障必须在24小时内处理完;重大故障与县总站联系,在三天内处理好。五是优胜劣汰制。对服务工实行一年一聘的动态管理,把平时工作表现记录在案,一年考评一次。年底根据县总站对服务工的考核结果,对成绩突出的、表现较好的服务工给予一定物质、精神奖励,优先继续聘用;一年内群众投诉超过三次的服务工予以解聘。六是财务核算制。服务站人员受县沼气服务总站管理,配件价格及日常服务收费标准受总站监督,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三、取得成效
  该村推行全托管型服务模式时间不长,就显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一是解决了过去建池的“半拉子”工程,修复病池、旧池,提高了使用率。二是新建池实行了专业化、标准化、模具化施工,确保了建池质量。三是建池全托管与后续服务全托管的有效衔接,解决了建池与建后服务“两张皮”的问题。因此,该村推行这种模式后,不少农户争相报名建池,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新建池使用率100%,成功率100%,加入全托管型后续服务的农户越来越多,全村沼气建设出现了健康发展的局面。
 
  四、经验启示
  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在推行全托管型服务中需要把握好四个环节、确立好三个指标。四个环节:一是发动群众、确立建池农户环节;二是建造施工、连续作业的环节;三是验收质量、兑现工价环节;四是沼肥利用、获得效益环节。四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才能确保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特别是搞好沼肥综合利用,是农村沼气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服务网点的一项重点服务内容。临漳县采取的是半个月批量进料,两个月出料,沼渣、沼液有三个利用方向:第一,回到原料搅拌池,和新的人畜粪便、秸秆等混合加给农户使用;第二,用肥季节,由农户自用;第三,临漳县建立了一大批果树和蔬菜种植基地,沼渣、沼液由服务工抽料后,供应基地使用,价格由服务工与基地协商确定。三项指标:一是农户所能负担的最高费用为每月30元。农户建沼气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用,如果负担费用过高,超过使用电磁炉或蜂窝煤的费用,就会挫伤农户积极性。二是在现有装备条件下,一个服务工每月满负荷工作所能服务的对象最高不超过100户。在沼气池的日常管理中,进出料工作量最大。一个沼气池每月需加料两次,2个月出料一次。加料一次约需0.1个工,每天加10户,100个池共需20个工。连续作业每天出料8户,每月共约需6个工,加上不定期维修用工,基本实现了满负荷运转。三是服务工工资每月不能低于1000元。沼气服务工属于技工,所从事的工作苦、脏、累。因此,必须保证一定的收入才能稳定队伍。该站每个服务工负担100户的服务工作,每月收取3000元服务费。扣除发酵原料、车辆耗油等开支,每月净收入约1300元,基本上能够稳定队伍。
  通过剖析该服务站的案例,得到三点启示:一是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前提。全托管型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解决农户在使用沼气过程中的全部问题,让群众省心省力。因此,必须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群众需要什么服务站就提供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把服务工作真正作到群众的心坎上。二是提高服务工收入是关键。服务搞得如何,队伍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能否保证服务工收入不低于当地外出务工人员的水平。因此要想方设法拓宽服务工的收入渠道,千方百计提高服务工的收入水平。三是提高装备水平是手段。目前,后续服务的主要工作量在进出料上。只有新购置性能先进的沼渣沼液吸运车,实现进料、出料机械化作业,并在村级站配备原料贮存池,才能降低进出料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服务收入。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02 备案号: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农业农村局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建立镜象 电话:(0711)3222465
技术支持:湖北翔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