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沼气、太阳能等农村能源“能源生产、污染防治、生态循环”三大功能作用,把生态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都市农业的驱动链条产业来抓,探索出“低碳生态农庄模式、低碳家庭农场模式、新农村能源站模式、低碳生活社区模式、低碳造能排放模式”等五种农村能源开发模式。
一是低碳生态农庄模式: 以农村户用沼气“一建三改” (改圈、改厨、改厕)为基本建设单元,把农业废弃物、生活污水处理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建设生态农庄。自然村户用沼气池入户率达90%以上,村容整洁,村貌美化,农户房前屋后庭院规划合理、布局美观、居室卫生整洁,厨房、厕所结构及样式标准一致,彻底解决以往村庄因废弃物乱堆乱放,造成臭气熏天,污染生产生活环境的问题。村民告别了传统的烟熏火燎烧柴炊事方式,用上环保洁净的沼气、自来水、干净厨、卫生厕,住上舒心室,达到城市小康居住水平,过着“房前屋后景色靓,厕所旁边沼气藏,院内洁净堂内亮,不见炊烟闻饭香”的幸福生活。该种模式有较好的生态、社会效益,适合规划整体划一的村庄采用,全市有57个自然村采用该种模式,如路口村十三组、东港村四组、滨港村三组等都是该种模式。
二是低碳家庭农场模式:以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或养殖大户联户沼气工程为基本建设单元,将养殖业、沼气和周边的农田、鱼塘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推广应用以沼气为纽带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成套技术,走以沼气为驱动链条的农村能源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绿色环境的循环发展新路,建设低碳家庭农场,发展循环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全市有93家家庭农场采用该种模式,典型的有"猪→沼→鱼"低碳家庭农场、"猪→沼→菜"低碳家庭农场。"猪→沼→鱼"模式适合畜牧、水产养殖专业户,猪粪下池产沼气,沼气作生活燃料,并可诱蛾灭虫喂鱼;沼渣、沼液引入池塘养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提高养鱼产量15%。"猪→沼→菜"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劳动力,实现"以沼促菜、以菜促猪、以猪促沼"的良性循环。猪粪下池产沼气,沼气用于煮猪食和照明,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有效提高蔬菜品质,提高蔬菜产量15%以上。1栋“150模式”规模养殖,可配建100立方米沼气池,可供应10亩左右的鱼池或菜地用肥,创能源效益4500元、肥料效益15000元、增产增收效益15000元。
三是新农村能源站模式:以大型沼气或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为核心建设单元,建设集中供气站,服务方圆3公里居民集中区,推行燃气商品化运作模式,实行计价收费。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均采用国内先进的搪瓷拼装罐产贮气一体化中温发酵工艺,利用当地丰富的畜粪资源,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控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供应的沼气象城里的天然气一样,家家通管道,开关一开就可以做饭烧水,既方便又节省能源开支。全市已建该种模式4处,如市路口原种场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农户用气支出同比用液化气,每月可节省能源支出45元左右。秸秆气化集中供气以当地丰富的棉秆、杂木枝等生物质废弃物作原料,通过粉碎、无氧燃烧、气体反应、降温除尘、净化分离等工艺,变废为宝,生产为民用燃气和优质木碳,同时减少田间焚烧秸秆的烟尘污染,减排温室气体。该模式具有变废为宝、环保性强的特点。市峒山社区已经省主管部门批准,在建总投资610万元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预计建成投产后,年消耗棉秆1600多吨,比田间焚烧秸秆减少烟尘污染4吨左右,减排温室气体1000余吨;年生产优质燃气36万立方米,可满足1000户农户的全年用气量;生产优质木炭380吨、木焦油70吨、木醋液450吨,创直接经济效益54万元。
四是低碳生活社区模式:以太阳能产品为基本建设单元,围绕产业发展、镇村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旅游五位一体,推行城乡一体化全域理念,实施太阳能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实现社区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全覆盖,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改善社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社区居民拥有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享受“新农村新生活,夜出行不怕黑,洗澡不用浴盆,做饭不受烟熏”的低碳生活。该模式适合新社区建设,全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的中心村(新社区)均可采用该种模式,目前应用该种模式的有东港、六十、峒山等社区。
五是低碳造能排放模式:以沼气技术为核心建设内容,转化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有机废弃物,做粗农业废弃物循环经济链条。一方面,通过沼气发酵技术将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排放的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清洁沼气能源,经沼气发电机转换为电力动能,促使加工企业采取先进节能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比较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有害污染物在限制区内闭路循环;把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在限制区之内,消灭病源,切断疫病传播渠道,减轻对土壤、水体的污染,从而推进农副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和标准化工作,强化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使农产品生产达到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该模式适合有机废弃物资源丰富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如凤凰薯业有限公司、李氏水产品有限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均可适用此种模式。
在鄂州都市农业发展中,农村能源开发模式起到了“亮化、净化、美化”作用。通过大力推广应用上述5种农村能源模式,从农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元内部挖掘潜力,以生物质可再生能源的科学利用为切入点,前推畜牧业,后拉种植、水产业,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生产清洁能源替代高污染、高排放的化石能源,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用能方式,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创建了一批生态休闲农业区和有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推动了大农业的协调发展和农村整体环境的改造,建立了人与自然、都市与农村和谐的生态环境,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十二五”期间,鄂州拟在106个中心村主推低碳生活社区模式,有条件的村配套应用低碳生态农庄模式和新农村能源站模式,力争实现80%的中心村应用低碳生活社区模式,50%的中心村应用低碳生态农庄模式,30%的中心村应用新农村能源站模式;在循环生态农业科技展示园区和效益农业展示园区主推低碳家庭农场模式,力争实现两大园区低碳家庭农场模式覆盖率达到80%;在有机废弃物资源丰富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推新农村能源站模式、低碳造能排放模式,力争实现应用新农村能源站模式的企业10家,应用低碳造能排放模式的企业10家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02 备案号: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农业农村局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建立镜象 电话:(0711)3222465 技术支持:湖北翔天科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