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展武昌鱼遗传基础研究,选育武昌鱼抗病抗逆新品种,加快推进省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武昌鱼遗传基础解析与CRISPR基因编辑育种”实施。7月14-19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鲂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专家高泽霞教授团队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行11人在罗丽飞博士后带领来到湖北省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开展武昌鱼全基因组设计育种研究的采样工作。
湖北省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是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和国家大宗淡水鱼团头鲂育种基地。2009年至今,武昌鱼原种场和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就武昌鱼的研究开展了紧密的合作,形成了产学研校企合作方式。
在武昌鱼原种场开展工作期间,采样团队分为捕捞、测量、打标、采样、记录、样品冷冻等6个组,其中捕捞、测量和打标的工作在原种场武昌鱼暂养池旁进行,采样、记录和样品冷冻工作在原种场车间开展,各组有条不紊的开展各自紧张忙碌的工作。罗丽飞博士介绍,这次现场主要是测量武昌鱼群体的体重、全长、体长等生物学性状基本数据,并对应采集武昌鱼肌肉、性腺、尾鳍等样品进行保存。同时开展了武昌鱼人工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和低氧胁迫实验,对获得胁迫后武昌鱼的样品用于后续研究。
据悉,该武昌鱼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已于今年5月份通过武昌鱼高效基因编辑技术,获得5个抗病抗逆基因敲除体F0代,完成武昌鱼育种芯片探针的设计和开发,目前正在合成探针,预计月底将获得武昌鱼育种芯片的第一版,后期将针对芯片进行质量评估,待评估合格后,将利用其进行基因分型,分别获得本次采集的生长、肌肉营养成分、抗病(抗细菌性败血症)和抗逆(耐低氧)性状的个体基因型数据,再结合表型数据,构建武昌鱼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大数据平台,通过计算育种值来筛选并创制武昌鱼生长、抗病和抗逆新种质。
罗丽飞博士表示,培育武昌鱼新品种过程艰辛且漫长,项目组科研人员克服困难不断推进,希望通过产学研校企紧密合作,早日创制武昌鱼新种质,助力鄂州武昌鱼产业发展。
(供稿:市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易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