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部署谋划,扎实推进清廉项目
(一)压实具体责任,形成“促廉”合力。出台《鄂州市2023年清廉村居建设工作要点》,《鄂州市2023年清廉村居考评细则》,明确年度工作要点、任务清单和考评办法,形成有目标、有举措、有落实的工作闭环。市清廉村居建设工作专班对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调度,对重点村居落实常态化调研指导,市级累计开展调研督导活动6次,激发镇村干部创先争优活力。制定《鄂州市清廉村居建设联系点创建工作方案》,确定鄂州市清廉村居建设9家成员单位示范联系点,进一步督促部门履职,凝聚工作合力。
(二)开展专项治理,编织“护廉”密网。同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农村集体资源发包和小型工程专项整治两大专项行动,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开展“拉网式”自查自纠,对排查出的问题全部建立“三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整改措施,定期调度整改进度,实行限期销号管理。借助微信功能,在客服端增加专项治理举报窗口,发放《致全市农民朋友的一封信》8000余份,拓宽信访举报渠道。截至目前,共向纪委移交线索14条,5名村级和企业领导干部被立案审查,17名村支部书记因未职责受到当地党委和纪委提醒谈话处分。
(三)注重典型培育,塑造“带廉”标杆。出台《鄂州市“八型”清廉村居典型培育实施方案》,以“六清”为目标,“六个一”工作法为基础,着力开展党建引领示范型、廉洁文化示范型等“八型”清廉村居典型培育,如百席村着重打造乡风文明型、李家镜村着重打造廉洁文化示范型村庄。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结合各地本土清廉元素,探索沿九十里长港打造鄂城+梁子湖区“百廉村居”。以张湾村为典型,召开全市清廉村居建设现场会暨工作推进会,以看现场、听讲解、学先进的形式,了解张湾村清廉村居建设思路、做法及成效。积极提炼总结各地清廉村居工作亮点和成效,编印《清廉村居必备手册》,累计发放400余份。在全省清廉村居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华容区作典型交流发言。
加强数字建设,大力夯实清廉之基
(一)构建“互联网+”,推动基层“智理”。高标准打造华容区“容慧通”数字乡村平台,开发数智网格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从区到村的各级管理人员都能看到村民每项申请的处理进度、结果和评价,随时进行督办,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让村民们满意。达成华容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网格化运营体系。以“互联网+治理”打通政府上下层级、部门条线、与居民沟通等相互间的壁垒,推动基层治理到“智理”。
(二)依托“数字农经”,强化“三资”监管。组织举办全市“湖北数字农经”平台启用工作培训会,切实用数据维护农民财产权益、管理农村集体资产。推广使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市、区、乡镇(街)三级网络监管体系,明确专人管理,积极推动“集体资源入库,经济合同入档”,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三)推广“鄂参与”,打造“阳光”村务。积极推广“鄂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应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目前全市已有132个村注册使用,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坚持共同缔造理念,大力推广“巧巧”工作室,全市近4000名“巧巧”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3万余件。积极搭建村级“三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在段店镇张湾村试点运行湖北省清廉村居信息服务系统。同时华容区打造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系统,由现场核查转为线上检查,有效推进辖区村务公开规范化、常态化。
加强文化宣传,全面营造清廉氛围
(一)建好宣传“主阵地”。组织各乡镇街道建设一面清廉文化墙、每个村建设一块清廉文化宣传栏,形成“一乡一面墙”“一村一块栏”社会宣传阵地矩阵。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60个,让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廉洁意识。精心制作《清廉村居兴峒山》微视频,荣获全市“清廉鄂州”微视频优秀奖,推动清廉意识深入人心。
(二)奏好教育“主题曲”。通过警示教育、旁听法院评审、家庭助廉、发放廉洁读本等形式,向基层党员干部宣传党规党纪,营造崇廉尚洁拒腐的良好氛围,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段店镇武城村依托乡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把清廉村居融入其中,打造微课堂;沼山镇王铺村将监察法以及违规违纪案例通报等内容纳入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主菜单”,推动党员干部清廉教育常态化。
(三)打好清廉“特色牌”。深度挖掘身边勤廉典型故事,组织文艺工作者精心创作编排一系列文艺精品节目,编排廉政小戏《婚礼当日》、《请客》、《红包》等,持续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线上演出活动和“红色文艺轻骑兵”线下惠民演出,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17余场,参演人数达500人次,惠及群众达2万人次。华容区75个村(社区)因地制宜,运用民乐演奏、男女生独唱、舞蹈等文艺表演办起“清廉村晚”,彰显出华容区“荷花之乡”的“荷”廉之美。同时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打造“一村一品”。如长港镇峒山村的“红廉”文化,东沟镇茅圻村的“廉卿”文化,太和镇陈太村的“四十八蹬”文化等等,风格各异、别具特色,成为鄂州一道靓丽的“清廉”风景线。
供稿:局经管科 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