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牢记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视察鄂州时强调“粮食安全要靠自己”的殷殷嘱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3年粮食种植面积59.55万亩,同比增0.79%;单产428.33公斤/亩,同比增0.55%;总产25.51万吨,同比增1.34%,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目标。
一、高度重视强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多次研究部署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2月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春耕备耕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工作会,市委书记孙兵亲自安排部署粮食安全工作。对照省级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市委农办印发《全面促进农林牧渔业稳产保供2023年实施方案》,将粮食、油料等主要农作物生产任务分解到各区、乡镇,明确党政同责,层层传导压力。市委将粮食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促进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政策给力促发展。一是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级各项惠农政策。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915万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80万元,稻谷补贴1706万元,合计7001万元。二是积极申报省级粮食生产项目。成功申报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项目资金693万元、中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资金500万元,合计1193万元。三是加大市级政策支持力度。我市出台《关于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通知》,大力扶持粮食生产。列支120万元专项资金,直接补贴早稻规模种植大户,鼓励农户恢复双季稻生产。市级财政拨付5834万元,按每亩120元的标准用于增加实际种粮农民补贴,激励粮食规模种植,切实保障农户种粮效益,农户种粮积极性全面提升。
三、措施得力助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全面提升种粮科技水平。依托中央、省级农业投资项目,争取资金100万元建设“水稻+”等高效模式示范片。积极招引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专家落户鄂州,助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上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近55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3.4%,减少化肥使用量近1300吨(纯量),化肥使用量减少3%,为农民增收节支数千万元。
四、规模经营添活力。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建成区为重点,对全市粮食生产基地进行优化布局,沿洋泽路、华蒲路、谢牛线,建设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按照《鄂州市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力扶持粮食产业龙头、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发展壮大。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示范水稻生产全流程托管,落实“代耕代种代管代收”服务面积4.5万亩,为种粮主体解决生产后顾之忧。依托优质稻米产业链发展项目和水稻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引导华苑粮油公司开展2万亩优质水稻订单生产;支持油米匠公司、晟昊农业发展公司、庄禾公司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2万余亩土地开展大豆、高粱规模种植,示范带动近万农户开展粮食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主体、主体连农户”的生产模式。全市粮食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
五、筑牢根基利长远。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牢牢守住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积极向上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1.1万亩,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全面推动开工建设。出台《鄂州市十万亩农田抗旱设施“三连”工程实施方案》,投入资金500万元,优先补齐粮食规模化种植基地抗旱设施“末端”建设,解决农户用水问题,达到“连粮、连农、连心”目的。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大力清理整治撂荒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经营、引进新型经营主体代耕代种、鼓励自行复耕复种等方式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全市5378.25亩撂荒耕地已全部复耕复种,市政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8个乡镇予以表彰授牌,颁发资金170万元。
供稿:种植业与种业管理科 马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