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住电梯、楼下扛锄头”——听着像段子,可在鄂州燕矶社区,这就是大家的日常。去年还是堆满建筑垃圾的地儿,今年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一片1000多格的共享菜园,硬是把近万名“新市民”的心,妥妥地“种”回了地里。今天,咱们就来看看燕矶社区在这块地上到底施了什么魔法!

本来搬进高楼是喜事,可大家心里空落落的。老头老太太天天念叨:“没地种,手痒!”,年轻人也犯愁:“爸妈闲着难受,吵架都比以前多了。”于是,有人偷偷在北边那块垃圾地上开荒,结果你占一角我占一块,争水争农具,差点打起来。社区一看,一边是治理难题,一边是群众需求,再这么下去,新小区要变“老矛盾”啦!
从“想种地”到“有地种”:支部先听吐槽,再开药方
“搬上楼后,蒜苗只能种在花盆里,长得跟韭菜似的!”68岁的汪爹爹一句话,把大伙逗笑,也把社区书记吕司琪“扎”醒了。党支部连开7晚“板凳会”,线上意见箱里230多条留言,90%都在喊:要块地!于是,原本堆满渣土的北边角,被拍板——不改停车场,不搞商业街,就建“共享菜园”!一句话:群众点菜,政府配厨,味道必须对!
从“脏乱差”到“颜值担当”:四天清场,三天变脸
说干就干!4支志愿队连夜“成团”——秸秆巡逻队扛喇叭,清洁队拿铁锹,巧调队带瓜子,五老监督队举手机。汪爹爹从“钉子户”变身“清场标兵”,一天薅完自家200㎡“私家菜”,还顺带把隔壁老李家棚子也拆了。72小时,1万㎡垃圾山清零,网友笑称:“这速度,比双11付尾款还快!”
从“抢地盘”到“分格子”:专家+大爷,现场画线
地有了,怎么分?规划师扛仪器、大爷大妈拿绳子,现场“拉网线”。4600㎡帮扶关爱区先给低保户;5400㎡老年区按出生年份“摇号”,最大79岁,最小65岁;学生娃500㎡“科普田”,直接写进中小学劳动课;剩下1500㎡小游园,装下秋千、篮球架和相亲角。一句话:老少都有份,吵架没借口!
从“各扫门前雪”到“抱团养菜园”:公约上墙,锦旗满屋
怕“今年分明年乱”?社区把公约写成“三句半”贴在地头——“垃圾不落地,浇水排班次,吵架找老支,违规就‘停牌’!”谁菜地荒了、谁烧秸秆了,先警告再“罚停”一个月。别说,这招比物业还灵:纠纷量直降80%,锦旗收到手软。汪爹爹又冒出金句:“以前抢水抢得跳脚,现在抢着帮人浇菜,闲得慌!”
从“菜园子”到“菜篮子”:收菜不收钱,收的是感情
春天撒籽,秋天“晒圈”。最近一个月,居民自发“爱心采摘”500多公斤,志愿者蒸了3000个包子,送给独居老人。抖音上#燕矶菜园免费包子#话题,播放量破200万,网友狂刷:“这才是‘共享’俩字该有的样子!”,更夸张的是,15%的居民把周末志愿时长攒成积分,换社区电影院门票,菜园直接变“精神粮仓”。
从“盆景”到“风景”:隔壁小区已抄作业
现在,燕矶社区平均每周接待3批“考察团”,大巴车停满门口。临空经济区干脆把“共享菜园”写进治理模板,计划明年复制到12个安置区。吕司琪笑着“剧透”:“下一步,我们要把菜园连5G,扫码就能看自家菜长势,让‘云种菜’安排上!”

“燕矶菜园”这把火,烧得不只是边角地,更烧出了咱们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新脑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已盘活1300多处零散闲置地,变身“三小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下一步,将推广“燕矶经验”,把“共享菜园”模式纳入美丽乡村升级版,结合5G、积分制、志愿服务,打造“推窗见绿、抬脚种菜”的新日常,让“住高楼不荒地、当市民不忘本”成为鄂州人专属的小确幸!
供稿:乡村建设促进科
|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02 备案号: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4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郭衍龙 电话:(0711)3222465 (027)60707555 地址:鄂州市滨湖南路89号农业综合大厦 点击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