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对市政协第九届第三次会议第20230164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鄂州市农业农村局 日期:2023-08-29
    B

  吴小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乡村振兴阔步前行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龙头企业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龙头强不强,往往决定一个地区、一个产业发展得好不好。您提出的提案建议,为我市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坚持对内培育重组,对外招大引强两条腿走路。一是培育本土企业,大力推进小企业进规,规上企业壮大。鼓励企业争当行业领军企业,湖北高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我市种业龙头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成功登陆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湖北华苑粮油有限公司等9家省级龙头企业的26笔,共16629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申报贴息支持,共申报贴息资金160万元。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对2022年新认定的省、市级龙头企业给予补贴奖励,共奖补龙头企业23家,280万元,激励更多农业企业按照龙头企业标准提质扩规。二是招引头部企业。以我市建设亚洲第一、全球第四专业货运机场为契机,立足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特点,瞄准产业链短板弱项,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引进能够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产业关联度、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已成功签约海大水产苗种育种项目、大场科技智慧渔业项目,引进中新开维公司成功建成国内楼层最高、单体规模最大的26层“养猪楼”并投入使用,且该公司又追加投资建成预制菜产业园,预计投产后可实现每天500万份预制菜生产 

  二、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大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衔接,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先行先试。以武昌鱼产业为重点,先行先试,4月21日,召开了鄂州武昌鱼协会换届大会,推动武昌鱼协会站在更高的起点,当好武昌鱼产业发展的大脑,主动而谋、主动而为,围绕武昌鱼产业发展研究问题、制定规划,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当好武昌鱼产业强链的推手,以协会之名,聚协会之力,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深入梳理武昌鱼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厘清产业链上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持之以恒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二是筹备市级协会。鄂州市目前有5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市级40家,初步具备成立鄂州市龙头企业协会的基础和条件,我局将借鉴武昌鱼协会建立经验,筹备建设市级龙头企业协会,搭建起龙头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桥梁,为后续了解企业存在问题、产业发展难题,有针对性的出台支持惠企政策提供现实依据。三是加强省级对接。以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第一次会议暨换届大会召开为契机,鼓励我市湖北华苑粮油有限公司、湖北杏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鄂州梁子湖白龙有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北盛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入协会,通过省级协会加强鄂州农业企业与省级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 

  三、擦亮鄂州农业品牌 

  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是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长远之计和关键之举。一是强化质量监管。7月12日,鄂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印发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逐步淘汰高度高残留农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查全覆盖,做大做强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着力提升装备水平、检测技术和检测能力。积极发展第三方检测,建立中部地区预制菜检验检测中心。对主要农产品实行风险检测和监督抽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推行标准生产。推进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管理,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推行统一的种植(养殖)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围绕粮食、武昌鱼、种业、生猪、预制菜等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峒山大米、梁子湖螃蟹、万亩湖小龙虾、临江大蒜、沙窝豆丝、涂镇蓝莓等特色农产品,建立健全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已成功建设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家,省级27家。认证绿色食品14个、有机农产品12个三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着力推进农产品走出去,4月10日、4月25日,先后组织鄂州武昌鱼、沼山胡柚等品牌农产品赴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农产品“走出去”活动。6月在香港举办武昌鱼文化节,更使我市农产品走入国际视野。利用花湖机场对外展示窗口作用,在花湖机场航站楼二楼候机大厅设立了鄂州名优农特产品宣传推广展区,首批进入展售专区有“鄂州武昌鱼”、“梁子湖大闸蟹”、“涂镇蓝莓”、“沼山胡抽”等名特优产品7类12个品种,对外展示我市名特优农产品,增强品牌影响力。引进北京新农利合公司和上海外高桥亿康公司助力农产品贸易发展,让更多的农产品从鄂州走向全国市场。目前由北京新农利合公司控股80%的鄂州菜篮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今年7月注册完成 ,注册资金3000万元公司财务数据已开始向鄂州导入 

  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加快技术创新,提升装备水平,促进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加大种业创新力度。“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是实现农业高质高效的基础和前提。“武昌鱼遗传基础解析与CRISPR基因编辑育种”项目获省科技厅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引进洪山实验室主任张启发院士绿色超级稻品种培育示范项目;湖北高农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香港乡村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太空农业科研项目。作为水产大市,成功建成国家级原良种场2家,省级原良种场2家,在我市培育成功的团头鲂(武昌鱼)“华海1号”入选农业农村部推介的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上半年,全市繁殖育苗达19.76亿尾。二是推广新型种养模式。实施农业科技“123工程”。引进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筹建10个技术团队;培植鄂州武昌鱼等20个特色品牌;推广稻虾共生等30项高效模式,建成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长港镇峒山村)、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基地(杜山镇东港村)、省农科院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市农科所夏大湖农场),建成国家级科技小院4个。三是加快技术革新。通过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支持湖北富农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对实验室、农产品加工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开发出休闲小包装产品,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鄂州憨实水产与苏州晓陆食品展开合作,新建了水产预制菜生产线,进军预制菜产业。迪拿尔公司研发的智能无人自动耕地机将华容区农耕劳工从高强度劳动中解放出来。 

  五、强化政策激励引导 

  通过政策激励,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25年末,现代农业一二三全产业链产值超1000亿元。一是从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方面给予支持。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加快推动经营权流转,稳定农民种粮预期,对集中连片流转或租赁土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种植粮油作物的给予一定奖补。二是从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方面给予支持。对新引进的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引导市场主体对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各类设施设备投入进行改造、提升,按比例给予一定支持。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向园区集中,提升农业产业园区化、融合化水平,促进全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的,给予政策支持。三是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给予支持。支持企业深度挖掘鄂州农业农村生态价值、资源价值、文化价值、营养价值,。结合梁子湖、长港、四峰山、古铜镜、牌子锣等鄂州山水和文化特色,发展农业+康养、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电子商务等模式。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依法投资,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工艺等“农业+”新业态。对投资文旅小镇、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露营基地、房车营地、直播基地、研学基地等“农业+”开发项目的予以重点支持。四是从构建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方面给予支持。主要是从落实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发票抵扣、落实符合农产品初加工范围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和符合条件的加工设备进口环节增值税抵扣等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商业银行所取得的用于主营业务生产经营方面的流动资金贷款和新建、改扩建生产条件的建设资金贷款(含技改贷款)给予贴息;将农产品加工用地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各区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用地,全面实施农业用地“点状供地”模式;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农产品初加工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 

  六、建强“三农”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竞争力,积极引导培育人才融入农业产业发展。一是鼓励人才返乡下乡。市农业农村局引领大批人才返乡下乡,已拨付60万元资金用其创新创业。连续4年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培养乡村大学生155人。累计选派27人参加全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和全省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训项目,赴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培训学习。今年3月,组织开展了一期为期7天的高素质农民乡村旅游培训班,累计受训70余人。二是开展人才技能培训。启动乡村人才技能培训三年计划,完成不少于1万人次乡村人才技能培训任务。依托市乡村振兴学院、鄂州职业大学新农人学院等载体,对农村建筑工匠、农村非遗传承人群和传统技艺从业人群、高素质农民、乡村导游及讲解员、乡村民宿管家、乡村家政服务、农村电商快递人员等各类乡村人才进行全方位培训。万名乡村人才培训助推乡村振兴启动仪式暨“武昌鱼”乡厨技能提升培训班、农村建筑工匠技能提升培训班等已陆续开班。目前,全市已完成乡村人才技能培训1193人,其中“乡村工匠培训计划”完成279人,“乡嫂培训计划”完成687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计划”完成122人。为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智力支撑。 

               鄂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8月29日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02 备案号: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4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郭衍龙 电话:(0711)3222465 (027)60707555
地址:鄂州市滨湖南路89号农业综合大厦 点击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