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聚焦】新突破 新路径 新格局 鄂州奋力谱写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 日期:2022-10-25
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长港河蜿蜒流过,一片美丽田园景象。
 
鄂州市鄂城区峒山村新貌。
 
鄂州市武昌鱼养殖基地。
 
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基地。
 
  新时代十年,跨越的步履铿锵有力,蝶变的画卷渐次展开。
  知难不畏,十年耕耘不寻常。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基地接力攻坚,成果喜人,“南繁北育”新品频出,红莲型杂交稻大面积推广,为保障国家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干在实处、变化巨大,特别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6万元提高到28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1.67万元增长到3.59万元,已成为鄂州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站上新的起点,鄂州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建设现代种业之乡、山水乡愁之源、绿色示范之地、百姓幸福之家,书写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新篇章。
  科技兴农实现新突破
  微风拂稻浪,十月稻田香。在杂交水稻鄂州实验室基地,今年5月上旬种植的130多亩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及科研育种材料已成熟。
  “这里已成为首批重组成功的2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鄂州基地负责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章志宏介绍,基地十年间取得多项突破:红莲型杂交稻走向世界,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亚累计种植面积超4亿亩;抗褐飞虱基因技术攻克多项世界性难题,使我国抗褐飞虱育种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双高”育种有望使水稻单产提高10%以上,光能利用率提高20%以上,化肥等资源节省20%以上。
  在鄂州市农科所华农超级稻育种鄂州基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领衔开拓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及绿色营养优质稻新品种等46个项目的培育及示范,他尤其看好黑米主食化育种与展示项目的市场前景。
  水稻育种已成为鄂州发展现代种业的一张名片。“我们始终牢记‘粮食安全要靠自己’的嘱托,着力打造现代种业新城,为做强‘农业芯片’、端牢‘中国饭碗’努力作为。”鄂州市主要负责人说。
  原产自鄂州樊口的武昌鱼虽然中外闻名,但在原种保护、品种选育、生产加工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产业效益和品牌影响力有限。多年来,鄂州开展武昌鱼种质资源调查和保种保质培育,持续打造国家级水产品牌。其中,新品种“华海1号”先后荣获农业农村部、中国农学会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培育出的夏花鱼种已销往全国24个省市。
  在鄂城区碧石渡镇,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高楼养猪场引来多方关注——湖北中新开维现代牧业有限公司建造的两栋26层高楼即将迎来数十万头母猪和小猪仔“入住”,将实现年出栏60万头生猪。同时,总投资60亿元的中新开维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已于7月开工,将打造高水平生猪养殖+食品加工全产业链。
  84项科技支撑需求清单,精准对接武汉21所高等院校。为推进鄂州种业产业链建设,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建院士专家科研基地1.5万亩,累计建成国家及省级渔业良种繁殖场9家、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博士工作站3个、国家级科技小院2个,建设鄂州市特色种业研究院,并筹建鄂州市农科院。
  十年间,鄂州集中力量攻克一批种源技术难题,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重点打造武昌鱼、种业、生猪、粮油、果蔬、花木等6条产业链。202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71.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92元。
  产业发展蹚出新路径
  “穷三山,富月山,不穷不富是峒山”,小富即安曾经是周边居民对峒山村的评价。现如今,农场肥沃的水土、丰富的物产以及便利的交通,早已让当地勤劳的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然而,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新一届镇村领导班子解放思想、主动出击,按照鄂州市委、鄂城区委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地红色资源,将创建红色旅游品牌作为切入点,拉动区域产业发展,探路农文旅深度融合。
  “十年来,全区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鄂城区主要负责人说。
  以峒山村为例,全村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累计有序流转土地3000余亩,建成了16个农业产业基地。2021年,这些基地的总产值达1.8亿元,村集体增收220余万元。
  “无人机播种、施肥、打药在峒山村已成常态,祖祖辈辈下田耕种的农民,实现了‘穿皮鞋种田’的梦想。”90后村支部书记伍冬说。
  过去单种水稻,亩均收入不超过1000元。现在,该村通过创新应用稻虾混养、莲鱼共生、虾莲混养等模式,全村三分之一水田每亩收入达5000元左右;投资800万元的峒山村生态葡萄园,种植阳光玫瑰、醉金香等十余个高端品种,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近百万元;水蛭、黑水虻等养殖基地还将秸秆、麦麸、豆渣等作为饵料,带领村民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十年来,鄂城区同步推动粮食、蔬菜、林果花卉、水产、休闲旅游五大特色产业全面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73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2家;家庭农场474家,其中省级12家;龙头企业15家,其中省级2家;各类种植专业大户181户,其中500亩以上11户。
  同时,引导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申报“三品一标”,不断提升农副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目前,全区持有有效证书的“三品一标”合计19家主体29个产品,其中获批无公害农产品22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农产品2个。
  共同缔造开启新格局
  今年4月30日,鄂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意见》。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全市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广大群众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在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面,鄂城区构建“镇党委——村党总支——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以党建引领自治,以宣传教育推动法治,以崇善知礼促进德治,进一步织密织细乡村治理体系。
  峒山村深入贯彻“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理念,邀请党员群众代表在村组日常工作中出谋划策,发动居民参与村湾建设和环境整治全过程。通过坦诚的交流,让居民感到被尊重,通过每家的变化,让居民有了获得感,通过要素的流转,让居民多了收入,通过环境的美化,让居民肩负起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的责任。
  群众广泛参与,干事更有劲头。围绕美丽村湾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常态化开展小院“板凳会”、农家“夜谈会”,形成了党员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生动局面。长港镇党委书记刘胜利说,今年夏天遭遇罕见旱情,全镇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沿港村民投工投劳,仅用40天就完成10.4公里主港道和6.4公里支沟的清淤工作,实现了港渠全疏浚、灌溉全覆盖、抗旱零灾情。
  十年前,峒山村70%的劳动力在外打工,全村千余亩耕地闲置。近年来,该村以“三乡工程”为契机,积极发展都市农业、生物能源等产业,已经没有一寸土地撂荒。村民黄明山老人鼓励儿子黄伟回乡创业,流转236亩土地种植洪山菜薹等特色蔬菜、40亩水面养殖水蛭,吸纳100余名村民就业。
  在一批“回乡能人”的带动下,进城打工已不再是峒山年轻人的首选,全村80%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弘扬文明新风,生活更有盼头。以全国首批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峒山村为例:
  全村做到了雨污分流、管网入户,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村组道路基本实现硬化刷黑,文化广场、健身器材、旅游公厕等设施一应俱全;
  全村通过梳理峒山历史文化,深掘峒山农垦文化,将老屋、寺庙、祠堂等古建筑修旧如旧,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原农场集市盛况,塑造并推广峒山品牌;
  全村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发挥农村“五老”带头示范作用,将村民纳入乡村建设、治理和管理之中,做到了事事有人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如今的峒山村,十里水杉拔地而起,百亩樱园飘香四溢,千亩鱼塘鳞次栉比,万亩香莲雄奇秀丽。许多村民表示,“虽说儿女在城里有房,但家门口山清水秀的,比城里舒服多了!”
  如今的峒山村,农文旅休闲产业逐渐成为当地文化产业中的新鲜血液。对农场的一线至六线河港修整疏浚建设河岸小游园,形成独具特色的农垦水乡风景线,建成鸿峒山庄、峒山葡萄园、华美艺术创意园、稻香咖啡馆等休闲场所为城郊周末游提供更多文旅消费选择。
  如今的峒山村,人人见贤思齐,户户崇德向善,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相继入选“中共湖北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湖北省党员教育培训省级现场教学点”,累计接待12万余人次参观学习。
 
宜居乐业 数说鄂州
  截至2021年底,鄂州城镇化率达66.72%,居全省第2位。
  全市人均GDP10.7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万元,居全省第3位。
  粮油、种业、武昌鱼、生猪、果蔬、花木6条优势产业链初具规模,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5亿斤以上。
  行政村和自然湾组硬化路通达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13%。
  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96.5%,义务教育巩固率9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3%,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1.3个和3个百分点。
  成功创建17个省级生态乡镇、122个省级生态村,其中华容、花湖、碧石、梁子4个乡镇跻身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梁子湖区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华容区被列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区)。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02 备案号: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4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郭衍龙 电话:(0711)3222465 (027)60707555
地址:鄂州市滨湖南路89号农业综合大厦 点击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