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州人眼里
有这样三种本地蔬菜
临江的大蒜
沿江一线的红菜薹
四处可见又具有特色的汤圆菜
(又称为木耳菜)
风味与水土互相成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打卡
共同“蔬”写幸福吧
01 临江大蒜
华容区临江乡有种植大蒜的传统,沿江的黄柏山村、临江村、粑铺村、王埠村、芦洲村和得胜村历史上都是大蒜的主产区,一直都是武汉市蒜苗供应基地,至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蔬菜品种和产量不断增加,加上大蒜种植成本的增加,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特别近几年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政策管制,沿江滩最适宜种植大蒜的土地都禁止农民种植大蒜,改种长江防护林。目前只有黄柏山村、临江村、粑铺村、王埠村有部分大蒜种植面积。王埠村鄂州市志超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蒜较为知名,且以取得地理标识。
大蒜与每年9月中旬开始种植,种植前亩施有机肥1000斤,复合肥100斤,机械旋耕两遍,按1.5一2米开沟分厢准备。播种的方法有两种:1,传统方法分瓣种植:人工将大蒜种分瓣后,按行距20公分,株距4公分播种,覆土2公分后喷封闭除草剂,土面上铺一层稻草后再浇足水,此方法出苗齐,产量高,既可以出售蒜秧又可以出售蒜苔后留种;2整砣栽培:王埠村鄂州市志超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近两年开始推广从省农科院引进的大蒜整砣栽培方法:直接将大蒜整砣按25公分行距和株距进行种植,管理方法与传统方法一致,省去了人工分瓣时间,提高了种植效率,亩节约人工成本400元,产量提高10以上,该方法种植的大蒜只适合出售蒜秧。
02 红菜薹
茅草红菜薹在红菜苔中较为出名。茅草红菜苔产地包括鄂城区新庙镇茅草村和燕矶镇燕矶、龙山、青山、杨岭、磨山、池湖、马山、沙塘、车湖等10个村的地域范围。茅草红菜苔于1990年在武汉市武昌洪山引种,是鄂州的重要知名农产品。茅草红菜苔的产地境内新庙镇和燕矶镇是鄂州市城区的东大门,也是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区域。地势一马平川的种植环境,是建设茅草红菜苔生产基地理想的区域。其产地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在60cm以上,地下水位在1m以下,土壤 pH值在5.5-7.5之间,极有茅草红菜苔生长。茅草红菜苔产地年平均温度为14℃-21℃,年降雨量为800-2000mm。无霜期为200-360天,海拔300m以下,极端低温达-17℃,积温为4250-7000℃。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决定了茅草红菜苔区别于其他红菜苔品种的特殊品质。茅草红菜苔营养丰富,含有钙、磷、铁、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成分,丙种维生素比大白菜、小白菜都高。且色泽艳丽,质地脆嫩,为佐餐之佳品。红菜苔所含维生素C比白菜苔多,胜于小白菜中其含量的2倍,红菜苔既能帮助身体机能提高抵抗力,又可以维持人体组织及细胞结构的正常代谢与功能。红菜苔中含有大量胡萝卜素,这种胡萝卜素的分子结构相当于2个分子的维生素A,进入机体后,在肝脏及小肠粘膜内经过酶的作用,其中50%变成维生素A,有补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疗夜盲症。
03 汤圆菜
海国空自暖,春山无限清。
冰溪结瘴雨,雪菌到江城。
更待清雷发,先催冰笋生。
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一代文宗苏轼从鄂州转任在岭南度过的第二个新年,苏轼与幼子苏过同游白鹤峰,又游惠州丰湖——湖畔景致清奇,天落寒雨,簌簌冻结成冰屑,更助游览雅兴。在湖畔人家寻些粗茶淡饭,苏东坡但见一碗汤羹之中菜叶圆润,略似当时鄂州的知名的汤圆菜,再品滋味,只觉得嫩滑甜美,口感竟也不汤圆菜,询问起来,村人答复道:“此乃藤菜是也!”落葵别名蔠葵、蘩露、藤菜、臙脂豆、木耳菜、潺菜、蘩露、豆腐菜、紫葵、胭脂菜、蓠芭菜。
落葵科、落葵属一年生缠绕草本。茎长可达数米,无毛,肉质,绿色或略带紫红色。叶片卵形或近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微心形或圆形,下延成柄,全缘,背面叶脉微凸起;果实球形,直径5-6毫米,红色至深红色或黑色,多汁液,外包宿存小苞片及花被。花期5-9月,果期7-10月。落葵从播种至开始采收时间很短,加上耐热、耐湿,所以在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自4月晚霜过后至8月可陆续播种。华北地区以春播为主,一般在4月中下旬,晚霜已过,地温在15℃左右时即开始播种,进行露地栽培。如用风障阳畦育苗移栽栽培时,可在3月上中旬在阳畦、塑料大棚等设施中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在露地。落葵的春早熟栽培一般在1~2月育苗,2~3月定植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中、小棚中。越冬栽培在10~12月播种,在日光温室中栽培。
因为汤圆菜的最佳赏味期只有三十分钟,因此菜市场和超市很少有大规模的售卖,一是因为不容易保存,二是营养容易流失,如果没有很好保鲜措施就会瞬间枯萎,因此在鄂州民间汤圆菜都是锅里的水快烧开时,再从菜园里摘下来洗洗丢进锅里,这个时候起锅才是最美味的。
全市蔬菜概况
截止11月30日,在园蔬菜面积15.33万亩,已完成年初制定30万亩播种任务。预计2023年全年,全市完成蔬菜种植面积35.56万亩(含复种),比去年同期增加1.55万亩,同比增加4.56%。预计全年蔬菜总产量113.2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6.7万吨,同比增加6.28%。其中:设施蔬菜面积3.95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0.17万亩,同比增加4.50%;设施蔬菜产量13.2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0.9万吨,同比增长6.81%。
发展特色
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全市蔬菜产业以“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育新农民”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优化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大力推广蔬菜实用新技术、新品种,为农户开辟了一条产业致富的新路子。如鄂城区杨叶镇归元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羊肚菌栽培、菌株复壮以及破除连作障碍等关键技术。当前该基地拥有蔬菜大棚350亩,水果大棚100亩,食用菌大棚50亩,露天种植面积76亩。主要种植产品包括莴笋,甜玉米,西瓜,香瓜,草莓,羊肚菌等。不仅圆满完成玉米秸秆回收项目和湖北省莴笋标准化项目,建成莴笋标准化示范基地,还实现了利用玉米秸秆种植羊肚菌项目转化,实现大面积种植。
科技赋能
物联网技术支撑高质量蔬菜产业发展
志超家庭农场率先改造新的温湿双控大棚,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能温室蔬菜大棚中,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精准化管理,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一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通过物联网技术,智能温室可以实时监测温室内温度和湿度,并自动调节温室内的环境参数。二是实时监测光照强度和光谱分布,并根据蔬菜生长需要的光照条件来调节温室内的光照。三是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并根据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来调节灌溉和施肥量。
稳产保供
设施现代化促进蔬菜产业提能增效
一是设施蔬菜占比稳步提升。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全力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推动全市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推动蔬菜生产从传统人工作业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2023年,全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3.95万亩,同比增长4.50%;设施蔬菜产量达13.21万亩,同比增长6.81%。既丰富了精细优质蔬菜市场供给,更优化了周年生产供应布局。二是规模以上保供基地大量涌现。为种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努力做好特色蔬菜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使我市的特色蔬菜生产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上效益。目前,我市有规模以上的常年保供蔬菜基地60多个,有力保障了全市淡季蔬菜市场供应。
优化布局
因地制宜全力拓展水生蔬菜面积
鄂州以湖而名,依水而兴。作为全国著名的“百湖之市”,近年来,我中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鄂州市区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优势特色蔬菜产业发展,促使水生蔬菜面积迅猛发展。2023年全市水生蔬菜播种面积5.10万亩,较去年同比面积翻番,主要为莲藕种植。据华中农大教授张国忠介绍,水生蔬菜产业大、产量高、效益高,种植1亩水生蔬菜约等于5亩水稻、10亩油菜的效益。水生蔬菜还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广大市民。
源头监控
蔬菜“三减三增”促进高质量发展
积极响应省级蔬菜部门自2017年实施的蔬菜“三减三增”主推技术示范的号召,在产业源头上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和抽检力度,将我市蔬菜规模较大基地、生产主体、育苗基地、加工企业、产地市场等作为重点区域,加强重点区域生产废弃物清捡、收集和处理。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为市民提供“优质菜、干净菜”。
供稿:市蔬菜生产服务中心 丁梦圆